很多人说只有楼市稳了,市场才能真正走牛,
看数据,楼市迟迟不见好,但其实暗中有大家看不见的苗头出现了!
今天我带大家来分析一下,结尾的【重要提示】全是干货,错过可就亏大了!
一,消费两大巨头的故事
小米汽车近期虽然利好不断,但股价却连跌3天,最大回撤超过10%。
这些利好未能阻止股价下跌,本质原因是估值偏高。
但港股科技股整体估值并不高,只是小米和中芯国际等个别公司估值偏高。
如果投资机会差、股价高,投资者只能轻仓甚至。
但是现在这个时机还没有到,因为中国经济仍与楼市紧密捆绑。
要知道在楼市彻底企稳前,经济难以大幅好转,股市也难以走出大牛市。
中国楼市去年销售额为9.7万亿,今年预计再减少1万亿。
相比汽车销量虽然达到3000万辆,按均价15万计算,市场规模仅为4.5万亿。
而且中国汽车销量早在2017年见顶,目前的增长更多依赖国产替代带来的内部增量。
所以尽管汽车行业取得了历史性进步,但仍无法完全抵消楼市下行带来的经济压力。
这也是A股当前处于半牛不熊状态的原因之一。
二,困境反转
但是我们也不要太悲观。楼市迟早会触底,这一时间节点已不远。
与2021年高点相比,楼市销量近乎腰斩,但降幅正在放缓。
与此同时,中国汽车和AI产业已逐步崛起,凭借工程师优势和勤奋程度,未来只会越来越强。
一旦楼市触底,新质生产力全面爆发,市场的表现将不可估量。
股市是提前反应的,肯定会有资金抢跑。
事实上,已有私募开始布局地产股,大佬杨东2月14日就增持了90万股碧桂园服务,这表明机构资金正在悄然行动。
投资者的问题是,容易被楼市不好的新闻和数据误导,陷入惯性思维。
实际上,楼市的触底和经济的复苏只是时间问题,很多人因为没有有价值的信息,也无法系统全面地看清市场,所以会进入这样的误区。
但是机构掌握着市场中大部分有价值的信息,对于市场的动向更有前瞻性,所以关键在于看清机构资金的行为,而不是被短期消息左右。
我们散户要跟着机构的步伐布局,看清现在涨跌的虚实,看下图:
来复盘下这两只地产股,分别是「宁波富达」和「华发股份」。
右边这只股票,中间跌了好几次,好在最后涨回来了。
左边那只,中间涨势不错,最后却跌下去了。
现在回头看,选哪只一目了然。可在当时,股票大跌开始调整,大部分人肯定慌,都想卖,毕竟没人想亏钱,还会怀疑之前涨太多是不是到顶了。
我和大家不同,用一个大数据分析工具十多年了。
这工具持续监测市场交易、收集数据,数据够了就用模型分析,交易行为特点立马能看清。看下面这图:
图中的橙色柱子代表「机构库存」数据,能直观展现机构对股票的态度和操作的积极程度。
柱子密密麻麻,说明机构在频繁买卖,对股票后续上涨信心满满。
右边这只股票下跌时, 当股票下跌的时候,要是橙色柱子显示「机构库存」数据很活跃,
那就说明机构没被股价下跌给吓住,还在继续买卖这只股票呢。
可要是看左边那只股票,在调整的时候,「机构库存」数据都没影了,这就是机构基本上都不掺和这股票的交易了。
哪怕这股票之前涨过,往后也很难再涨起来。
这么总结一下,机构愿意积极买卖的股票,一般容易涨;机构都不怎么搭理的股票,表现往往不太好。
所以大家炒股的时候,一定要多关注像 「机构库存」这样,能让咱们知道机构是怎么交易的关键数据 。
今天就说到这儿。想了解更多实用炒股知识,欢迎关注我!
声明:
我分享的内容仅供参考,要是侵权,马上删除。
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,E-mail:xinmeigg88@163.com
本文链接:http://nhq.tttmy.cn/news/10412.html